近期,在东莞理工学院,一场创新成果展引人瞩目:学校展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首届毕业研究生高水平成果5项、联合培养硕士高水平成果9项和联合培养博士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
累累硕果、青春激扬,这是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在科研路上追求卓越的掠影,也是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的缩影。
三十而立、守正创新,东莞理工学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迅速跻身全国地方高校第一方阵: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首,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升格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一批领军人才实现“零的突破”……
“经过这十年的持续奋斗,学校事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全面进步、持续发展。目前学校的状态就像一位走上事业快车道的年轻人,既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又信心坚定、睿智理性,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朝着既定目标加快步伐、砥砺前行。”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说,学校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进程,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拓展地方高校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径。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
自信自立自强探索一流大学新路子
南方日报、南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如何理解?
成洪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一条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范式的创新之路。
我们首先要自信,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其次要自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创造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和引领力的高等教育新形态,为构建人类文明新样态作出贡献。第三要自强,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履行教育报国、科技强国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发挥人才、智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主动担当“支撑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历史使命,践行“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价值追求,保持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战略定力,推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的新路子。
东莞理工学院。
南方日报、南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学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洪波:在我看来,大学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三个维度: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的方向准不准、投入是否真正到位、产出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检验着高校发展质量的成色。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和学生共成长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就很难谈得上高质量发展。
高效能的社会服务。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着高校发展的高度与纵深。高校要强化使命驱动,落实需求导向,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布局履行职能,主动回应企业行业需求,实现更高效能的社会服务。
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
综合实力跻身地方高校第一方阵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大力推动“双高”和“冲补强”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取得哪些新突破?
成洪波: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东莞理工学院可以说是其中最为活跃且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之一。学校着力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着力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融合,推动学校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发展成就,形成了持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学校整体面貌和精神气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前列,初步构建起了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东莞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与知名企业、专业镇街共建9个现代产业学院,被列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示范项目。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探索构建基于现代产业集群和大科技装置集群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增强。打造了中国散裂中子源首台用户谱仪——东莞理工多物理谱仪、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近三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42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大跃升。学校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进而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项目建设行列,国家级一流专业获批数居全国同类高校领先位置,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首。
粤港先进增材制造联合实验室。
南方日报:学校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洪波:深学笃行、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创新实干、久久为功。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注重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推教师发展进步为着力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展协商民主,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健全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提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水平。
努力在培养卓越工程师方面取得新突破
南方日报:站在新起点上,在服务东莞、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和重点目标?
成洪波: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心怀“国之大者”,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己任,构建了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网络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当前,我们围绕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一体推进急需学科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紧缺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对接真需求、解决真问题、作出真贡献。特别是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新工科建设示范高校,我们正在全面梳理经验成果和短板不足,研究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方案,加强产学融合创新,培养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杨振宁创新班学生在上课。
立足新的起点,学校将更加注重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更加注重提升学科交叉融合水平,更加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增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更加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果,更加注重深化智慧教育领先发展实践,更加注重把握国际合作交流主动权,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更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案例
开启新工科探索实践“新赛道”
东莞理工学院基于现代产业需求,依托区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镇、产业园区合作,共建9个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较强理解力的实干型人才。
其中,现代产业学院模式被列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示范项目;《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个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5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为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
支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成果转化
东莞理工学院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布局,全力服务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成果转化需求。
2019年5月,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建粤港澳先进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正在加快服务散裂中子源的氦3管中子探测器、中子导管;服务下一代先进光源的金刚石探测器、X射线束稳等技术积累,为松山湖科学城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储备力量。
学子风采
陈诗乐(2020级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
我本科阶段在东莞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就读,大二时,中国工程院杨志峰院士带队在东莞治理黑臭水体,我有幸参与其中。进入研究生阶段,我把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探究新型热电材料的性能与柔性热电器件的制备。我们可以到周边重大科研平台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享实验仪器和设备。我感受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创新实验平台。
严演(2018级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
在东莞理工学院的四年也是我快速成长的四年。大一,我加入国旗班,在校运会上,我迎着朝阳将国旗缓缓升入空中,激动地流下热泪。在校学生会,凭借着热爱与坚守,我从懵懂的工作人员成长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作为传媒系的学生,我带领团队在大湾区城市以冰球为主题进行拍摄,真实记录冬奥会热潮下冰球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普及冰球运动,作品入围学校“粤光杯”学生影视作品大赛。
陈灏嵘(2018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
作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AchoBeta创新实验室团队主要负责人,我负责开发并维护校内团委网站以及“莞工同学”“莞工校园”等微信小程序应用,线上应用服务于数万名在校学生,并参与策划学校团校班、社会实践等活动。AchoBeta创新团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所负责的项目曾在2020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中获得华南赛区三等奖。
(新闻来源:南方+)
(撰稿、一审:杨慧茹 二审:罗鸿斌 三审:程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