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研究生

作者: 时间:2024-10-24 点击数:

学校研究生教育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品质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创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学研究机构与高等学府之间的广泛合作与深度交流。自2020年起,省教育厅开始探索实施高等学校与广东省实验室科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我校依据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规划并开展与科研院所及大科学装置的科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校有效利用“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松山湖科学城”的科研优势及成果转化平台,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江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养。迄今为止,已共同培养117名硕士研究生,并聘请65名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人才担任我校兼职导师。

2020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张锁江院士莅临学校交流科教融合协同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联合培养硕士在张锁江院士团队开展应用研究

学校与东江实验室化石能源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的科研方向包括炼厂干气分离研究、离子液体的降解机理研究、碳捕集利用。目前有2名联培研究生在读,3名联培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1名经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名研究生留中心就业,申请专利2项、撰写SCI论文3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技成果发布会、学术讲座、分析仪器设备培训等活动,并均在学校的专业实践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研究生参与设计的功能离子液体用于工业尾气中CO2捕集,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中的HIAF和CiADS的装置

联合培养研究生参与大科学装置研发项目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主要从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研究。机械工程学院郭建文和王帅老师团队通过学校和近物所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作为纽带,承担了该所射频超导腔自动化装配系统研发项目,先后共11名硕士研究生在该所开展项目实践。该项目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高功率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加速和超百千瓦、百小时稳定运行。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由射频超导腔装配组成。系统开发成功将是国际同类实验室首次实现自动化装配,领先于美国费米实验室和法国CEA实验室在这个研究方向上的进展。目前装配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和投入试运行。相关成果在美国芝加哥国际LINAC 2024会议上发布,这一创新成果和实验结果引起该领域世界同行的密切关注。

研究生参与散裂中子源有关科研项目

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童欣副主任、童剑飞副研究员等近20名校外合作导师从2022年开始,和学校联合培养资源与环境、机械、材料与化工和电子信息55名研究生,主要从事工业软件和中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研究。程发良教授团队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童欣研究员共同指导联合培养硕士参与大科学装置相关的零部件的设计,为装置的研发提供支持。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 在双方导师指导下开展AI结构表征、云计算、网络安全、AI-DFT材料预测、HPC特征优化、分布式存储等方面的研究。魏亚东研究员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联合培养的研究主要从事高精尖科学仪器与前沿基础研究,旨在培养在新材料、粒子探测等领域具备卓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项目涵盖了多个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学生深度参与了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研发、氦-3探测器批量生产、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AliCP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以及南方光源探测器预研设计等多项工作。在南方先进光源项目中,学生积极参与了X射线束流稳定系统的研发,致力于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束流的精确控制与监测。

学校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从2021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培养的研究生主要有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和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及装备产业化团队,研究生协助团队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制备技术,开展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研究,开发一系列可在石油石化、钢铁、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陶瓷、VOCs处理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的燃烧器和热工装备。在环境与能源高分子材料团队,研究生在双方导师指导下,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该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清洁能源储能并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对研究方向的要求,聚焦能源/环境/材料交叉领域的高分子结构设计、高效制备与性能提升。在高分子材料团队和松山湖轻元素团队,材料学院共有6名研究生联合培养,他们主要从事有机无机热电杂化材料的研究、固态锂电池研究和高强钢工艺的研究,这些领域的创新将推动高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为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支持。

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广东省农科院开展水稻增效富硒技术和富硒茶生产技术开发

服务“三农”战略需求,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合作导师团队的全程技术指导下,针对水稻增效富硒技术和富硒茶生产技术进行开发,同时围绕烟秆生物炭开展环境污染上的治理应用研究。经广泛实验,他们实现技术重大突破,从土壤优势肥效环境构建、硒肥钝化缓解、硒源合理搭配等角度出发,突破了富硒稻米产业化技术、单丛茶富硒生产技术,解决华南地区酸性土壤硒有效性低的重大问题。近两年累计农地推广规模超7万亩,累积推广农户超3000户,年亩均节本增效达5000元/亩。

通过上述推广,团队还采用创新思维研发打造广东省首个“产前环境质量评价-农业产业规划-农产品健康营养强化技术应用-产品质量监测-产品认证”在内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组建华南功能型农产品质量认证平台,填补广东省功能型农产品认证上的空白;上述技术研发为梅州、汕尾、惠州等地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科技支撑,曾为全省3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效推动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持续优化科学研究与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加强系统的科研训练,依托大型团队、平台和项目,保障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研究生在高水平科研院所进行科研训练提供机会,激发科学研究与教育融合的活力,促进多方协同育人。研究生院将继续围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指引,培育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为我校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大学等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图源来源:东莞理工学院

(初审:罗鸿斌、官华深; 复审:廖文波; 终审:程发良)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