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松湖研锋 > 正文

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圆满收官!

在此次赛事中,我校研究生学子表现出色,成绩斐然。在本次“挑战杯”主体赛中,我校研究生团队荣获国赛三等奖1项

“揭榜挂帅”擂台赛中,以研究生为首有3支队伍入围赛事,其中,2项作品夺得“擂主”,1项作品斩获二等奖

此外,在首届广东省高校“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中,我校研究生团队历经激烈角逐,荣获二等奖。


团队介绍

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项目名称

AI 宝护-胎儿生长受限早期智能预警云平台

奖项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A类三等奖

指导老师

李蔚凌、黄小伟

所属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团队成员

周天赐、张益恒、汪思、唐培铭、黄煜翰、陈泽浩

项目介绍

“AI护宝”团队由8名莞工计算机方向的学生与2位医学数据处理方向的指导老师组成。团队提出了CNN-HDC-BoVW混合架构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款可在孕早期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云平台,该平台实现了0.25秒推理、80.17%准确率。团队已申请5项发明专利,并且在ADMA、WOCC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篇。团队秉持“早发现、低成本、安全合规”理念,致力以轻量化AI普惠基层母胎健康,让每一次产检都多一份精准守护。


“揭榜挂帅”擂台赛

项目名称

百艇级内河无人船智能集群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奖项

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内河场景下无人船集群运输关键技术研究”榜题擂主

指导老师

任斌、张光旻,刘文博

所属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

团队成员

范鹤潇、吴锐铭、史泽伟、黄健、陈浩涛、王治槐、张文辉、黄渭琨、金俏潇

项目介绍

“百艇争流”项目始于对校园池塘清洁的实践,逐步发展为研发“百艇级内河无人船智能集群运输系统”。团队实现了从单艇控制到集群协同的核心突破,通过多频解耦感知、抗干扰控制及动态任务分配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套能够实时建图、云端智能调度的智慧水运解决方案。项目旨在推动内河货运从传统模式向全局智能化运行转型,致力于成为未来“智慧水运”网络的核心基石,为行业升级与国家战略贡献创新力量。


“揭榜挂帅”擂台赛

项目名称

双动平台混联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奖项

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人机相容型踝关节康复机器人构型设计与人机交互研究”榜题擂主

指导老师

褚宏鹏、邓云蛟

所属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

郑达维、孙思涵、朱宇辉、吴美琪、许宏宇、刘嘉伟、郑智尹、马慧婷

项目介绍

该参赛作品为双动平台混联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康复训练效果良好、人机匹配度高等特点,旨在提升踝关节康复治疗的精准性与舒适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定期迭代”的协作模式,通过高频次技术交流与进度同步,高效解决研发难点,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

“揭榜挂帅”擂台赛

项目名称

乘风智航-面向集群协同的内河无人船自主控制与智能决策系统研究

奖项

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内河场景下无人船集群运输关键技术研究”榜题二等奖

指导老师

任斌、刘亚超

所属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

团队成员

张永发、张祥英、王佳伟、张浩、雷翔淋、陈科良、张皓、陈奕林

项目介绍

几个月来,我们从陌生起步,逐步搭建起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任务分配系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有人专攻算法,有人熟悉硬件,也有人擅长仿真。面对复杂水域感知干扰与多船协同等难题,我们经历了无数次讨论与试验。最终,确定了以YOLOv8为核心的感知模块、结合A*与梯度下降的路径规划方案。在系统调试中,反光、阴雨等因素导致漏检频发,我们自建数据集反复优化;控制阶段又遇到响应迟滞问题,大家通宵排查、打磨算法,最终实现稳定控制。实船测试中,系统识别、规划与控制效果良好,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这段备赛旅程,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团队的蜕变。我们学会了沟通协作、坚守目标,也体会到科研的艰辛与成就。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无人船技术,为智能航运贡献青春力量。


首届广东省高校“超星杯”研究生

信息检索大赛

奖项

首届广东省高校“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二等奖

首届广东省高校“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合影


结语

无论是“挑战杯”、“揭榜挂帅”的优异成果,还是“超星杯”的尝试与创新,斐然的成绩展现了我校研究生学子的拼搏风采与出色实力,更彰显了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扎实成效!

未来,学校将秉持先进的育人理念,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一流的学术平台与资源支持,赋能其成长为高水平应用研究型人才。

(图文来源:校团委等;撰稿:张欣;一审:杨慧茹;二审:尹建明;三审:廖文波)


上一篇:【松湖研锋】化能学院能源动力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

下一篇:【松湖研锋】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在消费电子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